城市变形记——赋·兴|苏州28年人与物

贝壳找房 2018-12-14 17:48:0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宋瀚从苏州下了半个月的雨中走进旋转门,在门卫帮助下把长柄雨伞放进塑料袋,慢条斯理地拿出纸巾擦拭鞋面上的水,微笑向我们点头示意。 和街上大多数苏州男生没两样,宋瀚面容白皙清净,身材颀长,说话音量小,少有特别的地方,他其实是个山东人。 “小时候记忆不多,就觉得到处都是水。” 1992年苏州高新区建立,苏

宋瀚从苏州下了半个月的雨中走进旋转门,在门卫帮助下把长柄雨伞放进塑料袋,慢条斯理地拿出纸巾擦拭鞋面上的水,微笑向我们点头示意。

和街上大多数苏州男生没两样,宋瀚面容白皙清净,身材颀长,说话音量小,少有特别的地方,他其实是个山东人。

“小时候记忆不多,就觉得到处都是水。”

1992年苏州高新区建立,苏州开启“开发区造城”时代,5岁的宋瀚随父母来到苏州,相比山东德州的典型北方气候,苏州的潮湿让年幼的孩子难以适应,父母工作繁忙,宋瀚因此拥有很多独处时光,拿着小板凳学老爷爷坐在家门口的河边,这里的居民区旁边都是河道,不过漫长的雨季让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他听不懂街头巷尾的苏州话,更喜欢坐在电视前看《情丝万缕》。

图片源自一点资讯

宋瀚家的住处在当时的古城西边,“人非常多,很挤,但还挺好玩。”街道狭窄,人车混杂,一到过节就更是乱成一锅粥。“当时住的地方旁边有工厂,有商店,住宅区也离工厂很近,方便上班,巷弄狭窄得不可思议。”

1995年版苏州城市现状图(图片源自《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工作汇报》)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中国区域发展政策重点由珠三角转向长三角,紧邻上海的苏州借着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传统的苏州古城公共空间很小,苏州城市飞速发展后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3:67.7:30.0,1990至2000年间,苏州城市建成区由37.1km²扩展至86.5km²。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引起了古城区的拥挤、功能区混杂,古城历史文化印记也遭到破坏。随着1991年苏州高新区成立,1994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建立,以“一体两翼”之势发展,古城区按照城市规划设计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城区内大量污染严重的工厂进行郊迁,逐渐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生活型城市,那些“新村”是当时古城区流行的住宅区。

苏州工业园区手绘图(图源自经济参考报)

宋瀚在苏州的初夏准备高考,说是初夏,闷热的气候已经初露眉头,彼时一个隆重的奠基仪式正在学校西边举行,“好像报纸上都是这个事,不过当时高考,也没怎么注意。”号称拥有“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层建筑”、“中国较高的苏式园林”等8项名头的东方之门在2004年初举行奠基仪式,项目方为苏州乾宁置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旨在建设一个苏州的新地标。“讲的很夸张,听上去还是很激动的。”

这个背负众望的基坑所在地,是金鸡湖西岸,苏州工业园区前期重点打造的“湖西CBD”,中方在2001年对苏州工业园区增资,调转了中新两方的股权比,控制了园区的发展节奏,以“国企”速度建设园区,于东方之门项目开始的同年提出“城中园,园中城”设想,大力发展金鸡湖周边的第三产业,众多商业项目如雨后春笋,“那个时候园区那边很多工地、塔吊,新区也很多,道路也经常施工,上下学速度堪比蜗牛。”

苏州中心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折线图(图源自《基于空间生产的苏州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欣欣向荣背后是强大而活跃的经济实力。2004年,苏州已经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约4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20亿美元,与此同时“让二进三”的经济转型形式在中心城区开始显现。

2006年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图片源自《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工作汇报》)

也是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将苏州古城的保护工作推向高潮,“保护古城”成为当时古城改造的共识,社会各界为之努力,以“青山清水,新天堂”的新兴苏州空间布局作为改造目标,苏州古城成了万众呵护的“宝贝”,拆迁改造项目逐年开展落实,薄弱的古城基础设施改造在艰难中推行。

“毕业了,在南京和家这边纠结了很久,还是选择回来,离上海近,说不定哪天斗志昂扬了就去了。”

“如果你时常在混吃等死和积极上进间切换,你可以考虑下苏州,哈哈。”

宋瀚在南京念完大学回到苏州,园区工作,金鸡湖畔的围栏里,并没有多出一厘米建筑。“大学期间每一年变化都挺大的,星海那边,狮山,相城和吴中也发展起来了,东方之门很有意思,没有动静。”

东方之门基坑(图源自大圆圈圈)

事实上,东方之门和“预计”这个词有颇深的渊源,2004年举行奠基仪式的东方之门直到2008年才开建,这原本是它竣工的时间。这片围栏中的土地见证了他的邻居们一层一层垒砌,逐渐成为苏州知名的中心商务区,隔金鸡湖相望的湖东声名鹊起,命运多舛的它却像颗深埋地下的种子。

苏州工业园区实景图(图源自经济参考报)

2009年底,在新区工作的宋氏父母在工作地附近购入一套改善房,“当时爸妈买了那套房,说是看市场不错,实际上还是需要,老房子住太久了。”宋瀚自己在园区租一套公寓,“当时可不能跟现在比,没地铁,从西到东上班很吃力的。”

父母在姑苏区的老房子卖给了当时的一对年轻人,当时苏州的商品房均价为8000元左右,“具体记不清了,当时大概卖了30多万吧,当时很便宜。”彼时的苏州古城和宋瀚记忆中大不相同,没有了高污染工厂,古城区渐渐修缮古迹,完善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建筑,突出旅游特色的古城区内游客渐多,消费性商业中心依然在观前街周围,老城的烟火气、地位都还在,尽管已经称不上是“中心地带”。

2011年苏州人口分布状况与十年间人口年均增长率(图片来源《苏州城市增长边界(UGB)初步研究》)

千禧年末建立的吴中、相城区,和高新区、园区一起保卫在古城四周,构成了“五区”平行发展模式,城市向南北扩展,面积迅速扩张,建成区面积超过200km²,是1986年的2倍多。除此之外,苏州各区域人口也保持着高速增长,苏州工业园区人口在2000年至2010年间保持了高于10%的增长率,吴中、相城区也保持了每年5%的人口增长率,而主城区在经济贡献方面逐渐放缓,年财政贡献率也逐年下降,城市功能开始转型,2018年,苏州市政府制定了“古城保护与更新三年行动”,将用三年时间完成18个城中村改造,古城改造一直持续。

“当时我身边有朋友买了东方之门的写字楼,准备投资,看上去前景真的不错,可慢慢事情变得不太对。”

如果4年的搁置是一种遗憾,那开发后的8年更像一场灾难。延长至13年底的交付日期并不是结局,由于超高的技术难度在可行性分析期间并没有被重视,导致之后还有3次“结局”在等待着这个特别的“秋裤楼”。2012年通过预售买下写字楼的投资者没想过,3年后,他和大多数人梦想中的“苏州地标”,依然被高高的围栏遮挡,看起来没有一点要交付的样子。“它很高,导致大家到星海吃饭,一看到就很生气,哈哈哈哈。”

2015年东方之门,依然被围栏包围(图源自长江商报)

与此同时,这个城市已经在日月交替中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发展速度。“这几年我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甚至觉得变化才是这个城市的常态。”2012年吴江撤市建区,太湖新城成立,主城的平江和沧浪、金阊区合并为姑苏区,老牌的高新区、园区依然高速发展,太湖新城、活力岛、平江新城、金阊新城、浒关经开区、新区科技城等等等等后来居上,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至433.4km²,约是90年代的8.7倍,城市化率提升至72.3%,苏州朝着复合城市核心的方向发展,即我们经常提及的“一核四城”。那一年不能忘怀的还有地图上新增的绿色线条,地下轰鸣的声音排名前列次变得悦耳,1号线的正式运营让这个城市的“时空感”再一次刷新。“地铁、高架,我再也不能用堵车来搪塞我妈不回家吃饭了。”

2012年苏州中心城市规划图(图源自《基于空间生产的苏州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在东方之门建筑工人的敲打声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各项指标以40%的年均增速旋转跳跃。高新区、园区“退二进三”战略愈演越烈,原工业用地不断被住宅用地、公共服务用地置换,随之而来的是园区每平方公里超过1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入,园区在逐渐实现它的产城融合构想,“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逐渐转型。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升级加快推进的背后,老苏州人和新苏州人的参与,也是这场飞速进化发展的源动力。

2008-2017年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增速(图源自创邑传媒)

2012年,苏州成为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外来人口比例超过50%,1300万人的居住、生活、发展的需要和为之付出的努力在不断改变着这座城市,而当时商品房均价在1.1万元/㎡左右。

“总结吗,没有到总结的时候,我在这里生活了将近30年,我的一生都与这座城市有关,但我也没什么资格去总结它。”

站在苏绣路边一路东望,东方之门柔和的玻璃幕墙被云雾遮挡,它于2016年的秋天正式亮灯运营,下方超过30万平方米的苏州中心商场于2017年正式开业,当年设想的超大城市综合体终于完成,夜幕降临后,是无法形容的美。当然,也有不太开心的地方,与东方之门隔湖相望的450米的苏州IFS拔地而起,“江苏排名前列高楼”与“苏州地标”隔空秀肌肉,身上都是苏州园区一字一句的历史,好的,坏的。

苏州湖西CBD(图源自上海财经热线)

但当你打开社交软件,随便输入苏州两个字,鲜少人惊叹它的高楼大厦,“江南”,“园林”,“博物馆”是它的形容词,“绿”“黑”“白”是配图的主色调,翻个两圈,应该会审美疲劳。

建筑理论家阿尔多·罗西认为,建筑是文化的产物,它隐藏着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一种人们的集体记忆。公元前514年始,这座城市初具魂灵,公元2018年,它并没有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被束之高阁,它依然和人们在一起,油条、板栗的香气会飘进每家每户,杂乱无章却舒服自在,新建商品房较少,二手房价稳定在2.2万元/㎡,和城市均价不相上下。古城被改造,被保护,南环新村、解放拆迁,危旧房解危改造工程落实,人与城市的沟通不间断进行,依然颇具生命力地延续,延续着历史,延续着人们的集体记忆。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图源自苏州生活君)

苏州和其他城市一样,都有同样的城市病,区域发展不协调,老城基础设施、住宅建设问题重重,基础设施薄弱,新城开发土地集约管理的缺失,城市化水平,和周边县市的沟通与协调发展......还好的是,人们一直在努力地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我总会被它那种积极的态度影响,它在走,这很好。”

像宋瀚说的,语言、数字、图表没有办法总结这个城市40年的发展,也没有办法述说最为真实的真相,但当你去街头巷尾走一走,地铁、公交上亮灯的小方块随时恭候你的二维码。太湖东岸的湖水和星空,独墅湖的大学城,十全老街的梧桐树,胥江的河水,金鸡湖不亚维港的灯火,活力岛、高铁新城矗立的高大建筑,一步一步,趁着冬雪,他们会说给你听。

注:文中“宋瀚”为化名。

因时间、市场、政策会发生变化,上述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交易依据和投资建议。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并联系我们。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