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各地市人均GDP发布 | 无锡蝉联第一,苏州超上海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数据来源:决策杂志
近日,长三角各地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陆续发布。
根据数据,无锡人均GDP以19.84万元位居第一;苏州人均GDP为18.6万元,超过上海、南京,位居第二;上海人均GDP以18.04万元排第三。在前5名中,江苏有4个城市(无锡、苏州、南京、常州)入围。
#1
入围“门槛线”:10万
从数据来看,长三角人均GDP20强城市人均GDP均已达到10万元。可见,“10万元大关”已经成为长三角人均GDP20强城市入围的“门槛线”。
其中,前五强城市——无锡、苏州、上海、南京、常州,人均GDP均在17万元以上;
排名6-10位的舟山、宁波、镇江、扬州、杭州人均GDP在15万元以上,其中镇江增长速率最高,为2.7%
排名11-20位的南通、泰州、绍兴、合肥、嘉兴、芜湖、马鞍山、湖州、盐城和淮安,人均GDP均已超过10万
#2
江苏优势明显
从长三角人均GDP前20强城市所处省份来看,江苏优势明显,共有无锡、苏州、南京、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盐城、淮安等10座城市上榜,其中,长三角人均GDP前10强城市中,江苏有6座城市。
而苏锡常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无锡GDP超过北京上海,苏州人均GDP超过上海,靠近北京,而常州虽不及北京,上海,但也离得非常近,整体差距并不大。作为全国地级城市群的佼佼者,苏锡常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快的,其中苏州整体GDP不仅迈过了2万亿的大关,而且马上也将迈入2万5千亿的大关,发展潜力非常大。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无锡人均GDP以19.84万元超北京、上海,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3
19.84万元再创新高
无锡人均GDP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长三角人均GDP第一的城市不是上海、杭州、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而是“太湖明珠”——无锡。
“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顶风激浪的发展大考中交出硬核答卷。
《2022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无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5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81万人;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83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6.2%,比上年上升 0.2个百分点;
☆全市各级登记机关登记各类企业42.33万户;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22年,无锡经济总量再创新高,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身为发展“压舱石”的工业经济表现可圈可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破5000亿元,工业经济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攀上十年来的最高。
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7373.1亿元,同比增长8%。
外资项目纷至沓来,实际使用外资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8.26亿美元,同比增长3.6%。
人均GDP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无锡的人均GDP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这也进一步见证了无锡的飞速发展。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无锡?
无锡满蕴着吴地文化的千年浸润。头枕太湖,包孕吴越。悠悠古运河穿城而过,奔流不息。城在水中,默默发展;水在城里,涌动不止。城与水相伴相生、相依相融。7000多年人类活动史,3000多年筑城史,2000多年吴文化,造就了无锡不可复制的城市厚度。
无锡是百年工商文化的淬炼地。近代,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他创造出著名的“苏南模式”。有人这样评价,“‘苏南模式’的奇迹无疑成为了改革开放战略正确性最有力的事实论据。”如今,在继往开来的时空轴中,无锡刻画出“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产业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某些路径”。是一种广度。他是长三角最“心脏”的位置。两翼联动沪宁发展带和宁杭发展带,东西沿江交通线与南北连接线纵横贯通,在这里形成十字交叉。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快速路、高铁、机场等便捷交通是无锡人的幸福密码。值得一提的是,去年 12 月 30日,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太湖隧道正式通车,此乃国内最长的湖底隧道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城际交通要道。如同交通的四通八达,无锡伸张触角,试意迭代突破原本的“地级市思维”。“发展有‘窗口期’,抓住了就是机遇期,抓不住就是生死线。”市委书记杜小刚一语道破谋变的雄心。
无锡将创新镌刻入灵魂的基因。在复兴伟业的坐标系中,他成为中国第二个集成电路产业超千亿级产值的城市,物联网产业营收约占全国的 1/4。中国万米深潜记录的“奋斗者”号在此诞生,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这里繁忙运行,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也是在无锡研制而成。“创新对无锡而言,既是沉淀于历史的最深沉基因,又是着眼于未来的最关键抓手。”
无锡自历史深处磅礴而起的与时俱进。在新的大格局中,无锡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无锡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他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此外,投资超 100 亿治理太湖,推出“最强八条”措施,意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温度,是无锡城市基因中缓缓焕发出的一种能量。一如无锡宜兴的紫砂壶,不烦不躁,湿润如玉。好比是钱钟书文字里的无锡美食,浸渍着人间至味烟火,蒸腾着火热的生活,赋予这座城市创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他把握每一种机遇,寻觅城市成长的动能,只为了这方土地上人们的幸福,以生动实践论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人文精神。
#4
人才集聚、产业集聚
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地区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体量;人均GDP则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真实发展水平,是一个地方的发展质量。
目前,经济发展较领先的地区大部分均沿海三大经济中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
长三角的“龙头”上海,2022年人均GDP已超18万元,长三角地区人均GDP靠后的多个城市与上海的差距依然巨大。
聚焦江苏,从江苏省202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地市表现情况来看,排名末位的城市与榜首城市差距显著。
其中,折射出两点现象:一是人均GDP高的城市,呈现区域分布密集现象;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表现明显。
根据研究显示,人才和产业集聚引致的区域研发创新活动对经济长期增长意义重大。
“
一方面
从集聚经济视角看,人才和产业资源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是并行过程,经济活动空间集中是现代经济增长事实,集聚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
另一方面
集聚经济发展后期往往存在因集群内部资源累积导致过度竞争和拥挤效应负外部性,降低区域劳动生产率。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地区间由过去的资本竞争逐渐向人才竞争转变,人才和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