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亭上,望月明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吴淞江,古时称“淞陵江”,源于太湖,东流入海。它所流经的这片土地,古称“松陵”,便是如今苏州湾之所在。
(古吴江县地图丨如今的苏州湾 图源网络)
在吴江正式建立县以前,彼时的松陵是朝廷官设的驿站,因绝美的风景,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士子商旅于此驻足,可以说是“松陵自古好居停”。随后的千年间,文人墨客在笔下为松陵的风景赋予了灵魂,并总结为“松陵八景”:
具区云涛、鲈乡烟雨、垂虹秋月、塔寺朝阳、西山爽气、龙湫甘泉、简村远帆、雪滩钓艇
(图源《鲈乡古韵吴江揽胜集》)
波澜壮阔的太湖,烟雨朦胧的松陵,风景间的江南意蕴,皆在松陵八景之中悄然呈现。八景之“地域+意象”的命名形式,也成为包含着诗情画意、独具吴江情怀的特殊方式。
亨通蓝城苏州湾项目之案名,正源起于此。
咨询电话:18662309054
南宋鲍彪《战国策注》引《扬州记》曰:“太湖一名湖亭、一名震泽、一名洞庭”。千载历史记载中,太湖的别称众多,而湖亭一称,或许是其中最具风雅诗情的一个。
湖亭的本意,意为建在湖边的亭子,在千载诗文的传承之中,亦延伸为居所之意。
(图源网络 侵删)
白居易在《湖亭晚归》一诗中,以闲散的心境引出清幽景物。身居湖中亭,松雨绵绵,晚晚不肯归,正是湖亭之间恬静的情怀。
文人之外,更有墨客。中国清代画家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的国画作品——《湖亭秋兴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馆。图中远山漠漠,湖面上水波不兴,两三棵柏树枝繁叶茂,古意纵横。树后湖边的亭子里,一群文人正在交游聚会。黄慎将山石树木人物用笔统一协调,使观者如身入其间,悠然往返。
(黄慎《湖亭秋兴图》图源网络)
闲、赏、兴、雅,是历代文人身处湖亭之上的不同状态,也是湖亭望月期望营造的生活状态。未来,湖亭望月计划于280亩辽阔内湖中,建造一处“望月亭”,万顷湖光一方亭,听风听雨听星落。让居于湖亭的人们随心而行,眺望湖光山色、感受到风景与诗意,与历代的文人雅士,神思共鸣。
(湖亭望月鸟瞰效果图过程稿)
雍正曾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湖亭,著写《雨后湖亭看月》,诗云:
湖影远浮随棹月,柳塘斜系钓鱼舟。坐深暑退凡情爽,一片清光入镜流。
湖和月,本就是两个特殊的、紧密关联的意象。经由诗人对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之景的描摹,感悟潜藏在湖与月深处的隐逸情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家园的守望者,承载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审美和心像——它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故乡情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好所向;是湖亭望月2200亩地形的“众星拱月”,更是蓝城的“月”之理想。
(观湖大宅效果图过程稿)
望月,即满月。从新月、弦月、至望月,正是一段追寻圆满的旅程。恰如生于吴江、长于吴江的亨通,历经30余年持续发展,成长为覆盖多产业领域的世界级企业。秉承回馈一方热土,致敬城市人物的初心,循着对太湖上那一轮明月的情怀与眷恋,一段新旅程,正在这片热土上起航。
(望湖大平层效果图过程稿)
这个漫长的旅途里,理想的圆月常悬银河,吴江土地上的人亦时常昂首仰望,望的是日月升华,水天一色的万顷太湖;是吴江望族峰层的人物,对湖居理想的共鸣,亦是亨通与蓝城,对这片2200亩土地的愿力和成就美好的向往。
(湖亭望月商业街效果图过程稿)
自太湖与吴江的土地中诞生
从文人墨客的诗画中走来
湖亭望月
无需亲观,便能于眼前浮现画卷
怀抱着一切生活之理想、美好之所愿
身处湖亭碧波间,望向那轮明月
(望月联排效果图过程稿)
咨询电话:18662309054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