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式大讲堂 | 承古风之韵,传匠人之心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国古代用建筑纳世间万象,讲求“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高远之美。
初冬时节,历时三天的首期融创中国·中式建筑大讲堂“承古风之韵,传匠人之心”以唐宋华美建筑为始,以明清婉约园林收篇,尽览古建之美,于12月4日在“十朝都会”南京落下帏幕。
© 大讲堂现场合影
在全国各地多座中式产品的印证下,融创中国已成为中式建筑的中坚力量,苏州桃花源、上海桃花源等中式产品成为公认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式生活美学的代名词。
在12月2日开展的首日大讲堂课程中,融创中国副总裁时宇首先就中式产品对融创的重要性做了说明。要建造好的中式产品必须打好根基,用系统的知识文化架构和营造方法来实现当代落位。
© 融创中国副总裁 时宇
本次大讲堂,融创为来自全国八大区域的近百位融创建筑、景观、精装设计师请来古建研究的多位专家,系统讲解唐宋风格木构建筑、中国传统民居的设计营造、江南园林营造法式,以及古典建筑和现代中式建筑设计之间的逻辑关系。
大讲堂是一次对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传播教育,是对中式建筑营造法式的一次再梳理,也是对古为今用,建筑再创新的一次破题解构。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文明的高峰时期,回顾唐宋建筑史,是一次对中国智慧和中式之美的发现过程。
© 舍留文化创始人
《华夏地理》《中华遗产》等古建及雕塑专栏作家 韩宗佳
舍留文化创始人、《华夏地理》《中华遗产》等多个古建筑及雕塑专栏作家韩宗佳,从唐宋时代的人口制度、城市文明沿革以及城市经济与地产市场对于建筑的作用力为始,讲述唐宋建筑的社会性及中式文化的审美体系;游仙寨设计及建造者梁晓野则列举实例,分享宋式居住美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博士后研究员 杨煦
同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博士后研究员杨煦对《营造法式》《工程做法》等北宋及明清的建造经典做具体讲解,释义中式建筑的工程施工、管理等具体构建方法;对唐宋风格建筑及现代仿唐宋风格建筑的对比分析则为当下实践操作提供了现实意义的路径。
此外,讲堂上还运用国际视野,对中西方的木构建筑进行了对比和探究,系统而完整地对唐宋风格中式建筑在当代“如何建造”做出了时代性思考。
“中式不是形式复古,而是文化复兴。” 中式建筑的当代再创造需要对中式建筑文化深入的理解,和对生活方式演变的深刻洞察。
“融创中国·中式建筑大讲堂”课程针对“法与式”的关系,对中式建筑进行逻辑梳理,讲述在当下如何营造务实的中式建筑。
© 东南大学建筑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胡石
12月3日,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古建院副院长胡石讲解传统建筑设计与营造,从形制与体系、区系与谱系、官式与民间等各方面,将中国数千年建筑传统的演变串成清晰的脉络。
课程中,对中式建筑的南北差异,北京四合院与江南地区住宅等典型建筑不同构建方法的梳理,对当代中式住宅的传承和再创造打开了实用的思路。
© 大讲堂现场设计师讨论
在融创已创作的中式产品中,摒弃对古典建筑的生硬模仿,而是从古典建筑的建筑文化出发,提炼古典建筑中的中国元素,并用当代生活的体验感做了“体得时宜”的时代创新。
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二所所长计明浩,则详细讲解了江南传统园林于整体布局、园林营造、建筑营造,及置石、理水、相树等方方面面的建造思想与打造方法,将古典园林结合现代生活,进行拓展衍生。
© 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二所所长 计明浩
中国的园林艺术自古以来都不是能够批量化、产业化的作品。园林建造的技艺,来自造园匠人的薪火相传,手口相授。
为更直观地了解园林魅力,讲堂安排设计师们至南京愚园和融创桃花源项目参观,实地感受古典园林与当代园林的传承关系和精美造园艺术。
© 愚园考察专家实地讲解
融创桃花源产品的大美呈现,背后融入了融创多年打造中式产品的思想文化和经验技艺,复兴造园的手法极其讲究与精细,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文化溯源和工匠雕琢。
每次对中式产品的建构,都是一次实践文化复兴的过程。融创从考察历史遗留下来的园林古建开始,寻找失落的工艺工法,坚持手工作业,汇聚拥有“古老传承”的工匠——每一步都在一轮轮的试验和磨合中呈现。
© 设计师合影
© 融创上海桃花源
四季流转间,东方美学的博物园
© 融创苏州桃花源
复原五千年中国大美
© 融创九棠府
五进庭院,如游画中
© 融创揽月府
为西安再造一座江南
拯救失传的技艺和工艺,重现文化精髓,融创希望通过对中式建筑的不断学习与实践,让中式建筑的思想和方法不在时间的磨砺中“消失”或被“曲解”,并呈现出创新、复兴的华美景象。
对于传统的再认识与再教育,不仅是对中式文化的复兴之举,也是对融创中式产品的一次解构与梳理。
融创致力于再造的不仅为中式建筑之美,更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和薪火相传的东方文明。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